上海热线_上海在线_商丘热线_上海新闻门户网站

程永新《若只初见》:用文学开启一场“时间的探险”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上海热线 发布时间:2022-07-12

作为《收获》文学杂志主编,程永新是几十年来中国文学现场最密切的见证者。他责编过的贾平凹《秦腔》、苏童《黄雀记》、李洱《应物兄》等文学作品。同时,程永也是一名作家,曾出版《一个人的文学史》《穿旗袍的姨妈》《气味》《到处都在下雪》等。

2020年疫情期间,在家无聊的程永新慢慢地写了四篇小说,有一篇是旧作修订。今年,程永新的小说集《若只初见》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书内五篇小说题材各异,是作者长期从事文学工作的体悟和实践。

对于这本小说集,余华评价:在这部题材各异的小说集里,程永新既写下了我们,也写下了他们,同时让我们和他们在书中熠熠闪光。苏童看了后说:“八十年代就造好的船,现在启航了。我们看见那船急速地穿越暗黑的洋面,也穿越了时光,留下一路银色的水花。我们听见某种海浪般的声音,那个声音时而澎湃,时而宁静,说的是时间的故事,也是探险的故事。”就在家里慢慢写了四篇小说,还有一篇是旧作修订。

日前,程永新携新书《若只初见》来到湖南长沙止间书店,以“时间的探险”为题,与作家水运宪、田耳展开对谈。“我就是作家的‘提衣人’,我们做编辑的就是给作家‘提上衣’,让他们脱下上衣,施展身手,发挥才华。”在新书分享会中,程永新如是说。

这是程永新今年第一次离开上海。疫情期间,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今天文学有什么用?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民族,对人类的进步能起到什么作用?“细想起来,我觉得文学还是有用的。”程永新表示,《收获》杂志上发表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的有100多部,包括水运宪的的《祸起萧墙》。“张艺谋曾说‘文学驮着电影走向世界的’,意思是讲中国第五代导演是靠文学的基础拍成了片子,走出国门。这些年来的电视剧,比如《琅琊榜》,改编自网络文学,而它的结构跟《王子复仇记》是一模一样的。文学对影视剧的影响太大太大,它像水一样地影响了我们这个庞大的国家、庞大的人群。”

同时,程永新认为,读很多书,建立什么样的文学观、三观,这在他看来是最最重要的。“十几年前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现在我越来越觉得读太多的书有可能是无效的,你对人生、对爱情、对朋友,怎么做人、怎么交往,有一些我们要坚守的伦理的东西。现在世界非常撕裂,观念非常混乱,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我也说服不了你,你也说服不了我。”

“为什么《收获》能够华丽转身,因为它的主编已经走在了文学潮流的前面。”水运宪说,《若只初见》真的写出了一代人的追求、焦虑,以及他们的命运,看完后特别理解现在年轻人的心态。“这是很积极的作品,它的积极不在文字上,在一种情感上、精神上,给我以后的创作方向有很大的启发。”

田耳表示,《若只初见》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写出了纠结在一个场域中的分寸感与冒犯感始终保持着张力,而他在这种张力中找到了一种城市的感觉。“何为城市文学?何为乡村文学?这么多年我们聊这个话题聊了无数次,到底哪一篇可以作为当下城市文学范本的时候,所有人都遭遇了失语。你可能写城市,但你文字中的城市和我们印象中的城市相距很大。我怀疑我们的汉字是天生有农耕文化的烙印,你把它组织起来表达当下的城市文化。”读了《若只初见》,田耳忽然明白,可能写城市和乡村的区别不在于场域和时间。

苏州大学教授王尧也来到活动现场。他表示,在《若只初见》中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我说过我身上流淌的是八十年代的血,所以我们看许多问题都有八十年代这个参照性。《若只初见》几篇小说里都有一个潜在的八十年代,这个特别重要。”